热点新闻
管理学院举办第20期本科生“雏鹰沙龙”活动
10月28日下午2:30,管理学院在腾讯会议以线上方式举办了第20期“雏鹰沙龙”活动。本期沙龙的主讲嘉宾为法学院讲师张杰,260余名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仁爱”思想与社会治理。张杰从“何为仁”的问题出发,从孔子、孟子、荀子以及法家的角度对“仁爱”思想进行了解释,并得出了“仁”是一种以“爱人”为逻辑起点的行为规范的结论。随后,他对“仁”在传统法律中的突出表现和现代社会中的亲属拒证权进行了讲解。最后详细讲解了“仁”的三个层次。最后,同学们围绕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积极地提问,张杰进行了耐心解答。
感想:
在这个拓宽视野,思维碰撞的平台上,我的思绪再一次随着主讲老师的讲述,而飞出了这方窄窄的屋子,去到老子,孔子,荀子,孟子等古代先贤身旁,洗耳恭听,汲取千年前的智慧泉水。去到国外,感受人的个体自由与独立,同时将两者相比较。比如,我国自古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更是将其融入了法律规范,文献典籍之中。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便是其最好的写照,到了近现代,这一思想更是备受西方哲学家的推崇,因为他们发现当工业化带来了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等问题后,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再比如我国古代,便有“父母官”的传统思想,而这一传统也延续到了今天,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近两个小时的分享令我如痴如醉,回顾历史,使人更加明智,而且更为未来指明道路。走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肩负着知法,懂法,守法,建设法治社会的任务,我们青年一代可不能让大脑成为法律的荒漠,而应该充分而辩证的学习先秦法治智慧,冷静而包容的看待西方法律成就,贯通古今,包含中外。
——21管二张俊杰
仁爱,所谓宽仁慈爱;爱护、同情的感情。孔老先生的仁爱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孝顺爹娘,敬爱兄长,不触犯上级,不造反。一切在于务本就道生仁。而其基础是“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其就为做事致力于根本,本质好了,仁爱之道才能生发出来。就说人一生下来就成长在父母的关爱中,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而温暖的“亲亲”之情,这是儒家仁爱精神的具体体现。
社会治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这在中国古代就有“父母官”之说,政府在中国古代是当地的父母官,管理着当地的所有大大小小的事务;百姓遇其困难就向当地的官员诉说困苦,希望帮自己解决问题;当地官员在百姓眼中就好比天一样的存在,他是万物的解药,更是百姓的解囊。
仁爱思想和社会治理同时存在,互相影响又互相促进。社会治理需以仁爱思想为实行基础,若逆行于仁爱思想就将会受到相应的惩戒。想要社会治理正常进行,仁爱思想必不能缺失。
——21管三黄丽萍
图/文:吴玉绦
来源:管理学院团委媒体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