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院举办第21期本科生“雏鹰沙龙”活动
10月30日,管理学院以腾讯会议形式举办了第21期本科生“雏鹰沙龙”活动。本期沙龙主题为“科学研究:无用之用——对李约瑟难题的尝试性解答”。主讲嘉宾为管理学院青年研究员宋茜老师,200余名本科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首先,宋茜老师围绕“科学研究”,引发了同学对探究科学研究进行的原因与必要性的思考。接着,宋茜老师对中国与西方科学研究特点和影响进行了梳理和阐述,并与同学们进行了对李约瑟难题的探讨。其中,宋茜老师列举了爱因斯坦与屠呦呦等人的例子,将探讨推至高潮。最后,宋茜老师鼓励学生们勤于思考,并且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
感想:
关于李约瑟难题的尝试性解答,我是否认科学研究是无用的。 现在的许多人们都认为科学依据是无用的,无非是因为科学研究的周期长并且大多数都是以失败告终,就算是成功了我们也很难直观地看见与体验。但是我坚信存在即合理,科学研究是有巨大作用的。受目前很多“实用主义”的影响,人们只能看到短时的利益,而忽视了科学研究所带来的时代的进步。除了带来生活的进步与视野的扩展,更多的是培养了人们的科学思维,正是因为有了思维,人类才得以繁衍数百年,与动物所区别,成为唯一的高智慧生物。科学研究并非无用,只是其真正的有用之处常被忽视。我们应该开阔视野,打开格局,用于开拓,继续向前。 社会不止,科学研究就不会终止!
——20人资任梦圆
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哪怕大部分研究看起来没有实际的用途,这些研究也是必须的。科学研究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探索未知,寻找基本规律,满足人类的好奇心。这个世界太复杂,凭自身的感官,根本无法认清事物的本质,我们想要知道万事万物的运转规律,就必须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李约瑟难题可能就是因为中国人讲究实用。这导致我国古代并没有发展出一套完整的科学研究体系。火药、指南针虽然是我们发明的,但我们的祖先却并不知道其中的原理。数学中的勾股定理,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发现,不过西方的毕达哥拉斯却证明了这个规律。基础的科学研究想要转化为实际应用,服务于生产生活,很多时候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科学研究看似无用实则有用。
——21管基彭荟璇
图/文:许帆
来源:管理学院团委媒体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