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欢迎来到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声誉。

学校创建于1909年,始为甘肃法政学堂,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兰州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被确定为国家14所综合性大学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入选“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2002年和2004年,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和回归兰州大学。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学校现有城关、榆中2个校区。在11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守在西部、奋斗为国家,走出了在经济待发达地区创办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奋进之路,创造了化学“一门八院士”、地学“师生三代勇闯地球三极”、中科院“兰大军团”、隆基兰大合伙人等享誉国内外的“兰大现象”。

学校按照“兴文、厚理、拓工、精农、强医”的学科发展思路,着力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学科体系和新型学科生态。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现有2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是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之一。有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计算机科学及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等1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学校坚持“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工作理念,构建“稳培引用”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现有专、兼职教学科研人员3052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27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852人。有研究生导师2365人;在站博士后325人;临床医学教授120人、副教授256人。有两院院士(含兼职)2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2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1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1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2人;神农青年英才3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含跨世纪)入选者12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8人;中国女科学家奖3人;甘肃省科技功臣奖1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2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07人;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7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30人、优秀青年文化人才19人;甘肃省飞天学者75人;陇原青年英才21人。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不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首批设置文、理科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高校,是我国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19所高校之一。现有本科生20495人,硕士研究生14822人,博士研究生4875人。有99个本科专业,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有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5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7个强基计划招生专业,2门课程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2万余名校友以浓郁的家国情怀、独特的坚守奋斗,赢得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勤奋实干”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毕业生荣膺两院院士、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者数量均名列全国高校前茅。

学校秉持“顶天立地”的科研观,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将地域的比较劣势转化为基于自然禀赋的比较优势,推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甚至国际科学问题,在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一流建设学科以及磁学、核学、细胞活动与逆境适应、青藏高原、冰川冻土、风沙治理、多肽药物、西部高发疾病、敦煌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亚问题、政府绩效治理、应急管理、区域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紧盯“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成立了一批创新研究机构,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建设2个、参与共建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前沿科学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1个,水利部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站1个,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1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 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高校残疾人事业研究基地1个,老龄科研基地1个,中国梦研究中心1个。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世界48个国家和地区的263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牵头成立的“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成员总数达184个。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建有3所孔子学院。与美国德雷塞尔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合作举办兰州大学威尔士学院。

学校第一医院、第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医疗机构,在区域医疗和医学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口腔医院是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

面向未来,兰州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发扬“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奋斗,致力于在中国西部大地奏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磅礴乐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兰州大学创建于1909年,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A类),在全国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声誉。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于2004年,学院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本土情怀和社会责任的卓越领导者”为使命,通过实施“文化兴院、人才强院、国际化、数字化”四大战略,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国际交流与合作、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专业品牌彰显学科实力。学院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公共管理、工商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行政管理、政府绩效管理、应急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公共管理);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公共管理获评B+,工商管理获评B;在最新发布的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学院公共管理学科排名17,位列前10%;工商管理学科排名62,位列前30%。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含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和国际工商管理硕士(IMBA))、公共管理硕士(MPA)、会计硕士(MPAcc)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在2018年教育部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我院MBA获评B+,MPA获评B;MPA项目在全国第二批MPA试办院校的教学合格评估中位居第3名。截至目前,学院5个本科专业已实现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覆盖,其中行政管理专业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教育教学成效显著。目前,学院有在校生共3685人,其中本科生1022人,学术型硕士生298人、博士生125人(含留学生4人),专业学位研究生2240人。基于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成功计划”申报的“西部高校管理类本科专业教育模式创新:“成功计划”十二年探索与实践”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基于本科生教育模式创新项目“大学生领导力与社会责任示范研修班”申报的“大学生领导力与社会责任教育模式创新:兰州大学示范研修班的探索”项目荣获2021年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战略管理》获评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公共管理学》《政府绩效管理》课程入选第二批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会计学原理》《销售管理》《公共管理学》《信息分析》《政府绩效管理》《财务管理》《审计学》《公共政策决策模拟》8门课程获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运筹学》获评甘肃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企业战略管理》被评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兰州大学政府绩效管理教学团队”和“公共管理学教学团队”分别入选2019年和2022年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

师资力量持续壮大。学院现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11人,获得博士学位比例为83%,有海外访学经历的教师比例为49.5%。有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理论界)1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教育部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5人,享受甘肃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津贴4人,甘肃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5人,甘肃省优秀专家1人,甘肃省“园丁奖”1人,甘肃省教学名师3人,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4人,宝钢优秀教师5人,甘肃省“飞天学者”3人,国华杰出学者奖获得6人。近年来,学院通过多种方式与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西华盛顿大学、纽约城市大学组建高水平研究团队。学院积极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发展环境,不断完善职称评定制度,实施有竞争力的绩效激励制度,为教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科学研究水平不断突破。以“综合、交叉、弹性、开放”为原则设立研究所和研究中心,促进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两个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政府绩效管理、公共政策、应急管理、行政管理、民族地区治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营销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10个特色研究方向。2004年以来,学院累计获得国家级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59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3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9项。近年来,学院年均立项国家级基金项目12项,年均发表CSSCI文章约70篇,年均发表SCI/SSCI40篇,年均发表高水平文章33篇,省部级领导批示或采纳的智库成果28项,科学研究成果在兰州大学人文社科学院中名列前茅。

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并取得显著成效。学院秉承“以评促建”和“持续改进”的理念,将国际认证理念和标准嵌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和社会服务等方面。2014年,MBA项目(含IMBA和EMBA)通过AMBA认证并于2017年通过再认证。2022年,MBA各项目再次获得AMBA认证,管理学院同时获得首次BGA金牌认证,成为西北地区首家通过AMBA和BGA联合认证的管理学院。学院积极推进AACSB认证,于2013年成为AACSB会员,2017年启动认证,2023年4月完成现场访视评审工作并于7月获得认证,成为全球顶尖6%获得该认证的商学院(管理学院)之一,并成为西北第一家也是唯 一 一家获得AACSB、AMBA、BGA三大认证的商管学院。目前学院已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美国罗格斯大学、美国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英国阿斯顿大学、德国莱比锡商学院、瑞士西北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韩国首尔大学等30多所国(境)外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开展了教师互访、学生交流、合作科研、外教课程、硕博联培、暑期学校、海外培训、联合举办学术会议等合作项目,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国际化视野的管理人才。

学院坚持用学术研究成果、管理专业知识与技术服务社会,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合作,组织开展了被誉为“甘肃模式”的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价、金城峰会、发布中国县级政府绩效指数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服务活动。学院积极为政府决策、产业升级、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专业化咨询和培训服务,助力甘肃社会经济发展。

回首过去,兰州大学管理学院走出了一条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卓越管理学院的道路;展望未来,兰州大学管理学院肩负师生和社会各界重托,打造西部管理教育“高地”的目标任重道远。为此,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继续秉持改革创新的雄心壮志,坚定不移实施“文化兴院、人才强院、国际化、数字化”四大战略,秉承“合作、创新、进取、责任”的学院文化,践行“学习管理就是学习成功”的院训,深化推进学院内部治理改革,为国家和西部地区培养卓越的管理人才,持续向“高度开放、研究支持、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型管理学院”的目标迈进。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衷心感谢长期以来国内外学界同仁对学院发展的无私帮助和热情支持,热诚欢迎各位海内外同仁与青年才俊来院交流指导,让我们共同携手,一道书写兰州大学管理学院辉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