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革命前辈风采,看今朝兰大学子英姿(十七)——长征行,红都情
2016年7月15日,随着团队的成员的一一到达目的地,我们这个由来自多个院的学生组成的兰州大学长征行者的暑期实践团开启了长征路的征程。红都瑞金,是长征的第一站,也是共和国的摇篮。对我们来说,是开启了一扇不一样的大门。时代中的青年,激情在燃烧。在这闷热的夏季,我们怀着敬畏的心,脚踏红土地,仰望革命情。
在7月16号大家相继到达瑞金的当天,相约在二苏大的景区门口进行了会面,进行了一次小型关于“长征行者”暑期实践行的谈话,相互交换意见和提出一些独特想法,制订了以下几个环节,逐步推进实践的进程,通过参观革命纪念馆和红色景区、针对不同人物访谈、分发调查问卷、重走长征路的徒步行四个方面来体验并传承长征精神和缅怀红色革命历史。
一口红井,军民同心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是红井旁的石碑上人们刻下的印记,也是村民们对红军的感激,心念旧恩,与军结情。当年的沙洲坝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有女莫嫁沙洲坝,天旱无水洗头帕。”沙洲坝是一个干旱缺水环境恶劣的荒凉之地,人们过着艰苦的生活。然而就在1931年,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而曾住在沙洲坝的毛主席在知晓当地情况后决定开挖一口井以解决水源问题。让乡亲们都喝上了井水,而这口井,也一直提醒着当代人要饮水思源,红军给予人民援手,百姓回以真情。一口红井,凿出的不仅是甘甜的水,还有浓浓的军民情,红都情,在军民。
访谈老先辈,感知红革命
在进行当地的访谈中,令人记忆颇深的就是在敬老院的时候遇到的一位老兵。不过因为年岁太大并且在战争中留下的伤病导致他的听力完全丧失,交流只能靠敬老院的工作人员的帮助,在我们不断地深入交谈中,我们了解了当时的红色革命时期的真实情况。在面对国民党的围剿,强大的兵力对抗,是当时成立不久的苏维埃政党无法直面抗争的,损失惨重到难以想象。在那样的情况下,长征是唯一的出路。而从老先辈的口中,我们不仅是得知了当时的革命牺牲的惨烈,更是对无数革命烈士不怕牺牲、不畏艰辛的精神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为那些为了革命前仆后继的先烈们致敬!长征之路上留下的精神之光值得永远的敬仰!
下乡知乡音,赤色永不褪
在问卷调研这一项目开展时,我们走遍附近的乡镇来采集各份调研表。在下乡的途中以及问卷收集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深入了乡村,走近了乡民。在问卷收集中我们与村民友好的聊天,得知乡村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贫穷却难有经济发展的支撑点。但同时,长征精神中最普遍最为人熟知的不怕辛苦、吃苦耐劳在乡村体现的最是淋漓尽致。工农阶级本身就是苏维埃的主要组成人物,这是他们共有的特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农村革命根据地就是不断扩散的星火,千万星火的绵延,燎原只在一瞬。赤色的土地,鲜红的血液,在这片广阔的大地上,脉脉流动着,永远不褪色。
徒步长征第一山,心存精神长青树
瑞金地处赣南,是名副其实的南方之南。而长征第一山—云石山,是我们长征行者体验最为深刻的,最有考验的。五六点的时刻,应是江南烟胧雨,实际却是烈阳蒸暑气。炎炎夏日,我们行走在通向云石山的途中,艳阳炙烤的不只是身形肉体,更是在考验人在信念支撑下的潜能。这一股坚定的信念最终化成了奇迹的汪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漫漫长征路,在征人的意念下,也只是一条干涸的河,没有所谓的阻隔。从出发到山顶,自清晨到正午,我们在路上;徒步之行,仍然在路上;长征精神,一直在路上。它在青年的热血中沸腾,在祖辈的绵延中传承!红都情,生生不息。长征行,代代传承。
来源:管理学院团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