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欢迎来到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生服务>实习实践

忆往昔革命前辈风采,看今朝兰大学子英姿(十八)——非遗保护:每代传承人都在坚守

文章来源:管理学院团委宣传部 作者:陈诗琰 审核: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2日 点击数: 字号:【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非遗加大保护力度,非遗在人们眼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全国各个省市针对非遗保护都提出了各自的保护方案。在未实践前,对于兰州市针对非遗保护的方案仅仅只通过新闻,调查资料等等而略有所闻。

在参观兰州市非遗陈列馆时,真真切切的透过玻璃看到兰州市非遗的物品。四合院的建筑工艺,兰州刻葫芦,泥塑,太平鼓表演阵容等等,感受到兰州市独特的传统风俗。比如说四合院,虽然北京等地也有四合院,然而兰州四合院与其有所不同。同样的,剪纸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在兰州所称的兰州剪纸,更是真真切切的反映出了当地的风俗民情。兰州剪纸与兰州的旅游景点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就是这样,将风俗民情通过不同的技艺表现出来。

在参观三个传习所时,则是更近一步接触到了兰州市非遗。比如说兰州刻葫芦,在小小的葫芦上刻上栩栩如生的人物,让人想起曾经学过的那篇《核舟记》。在与刻葫芦传承人的谈话中,也了解到刻葫芦传承人的生存现状。兰州市目前建有的刻葫芦传习所仅一家,对于所有的传承人未能够照顾全面。这也是目前非遗保护工作上的缺点,若想要覆盖全面,那么是存在困难的。一间小小的传习所,承载的是传承人的心血,展现的是传承人对于该技艺传承的信念。

参观剪纸传习所的时候,看到一张张纸被剪出许多的图案,感受到中国传统技艺的强大之处。正如剪纸传承人叶长友老师所说的,如今越来越多外国友人开始学习中国文化。剪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因其取材简单,容易上手而深受喜爱。兰州剪纸则更具有兰州风情,将兰州的风俗民情通过巧手剪出,令人赞叹。参观泥塑传习所时,通过一双巧手,塑造出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泥人。正如岳云生老师对于学习泥塑提出的六个素养,美术素养、生活阅历、文化底蕴、审美眼光、形象思维、想象力。泥塑目前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这是许多非遗项目在传承上面临的困难,要使非遗不断代,保护传承人这一问题急需解决。

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近距离地了解每一个兰州市非遗项目,真正的感受到了兰州市非遗的独特魅力。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景,同样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在这独特的文化之中非遗正如璀璨的明珠一般。于物质性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所面临的艰难处境,在此次社会实践中直观地感受到了。建立传习所,能够为非遗传承人提供一个栖息之地,提供补助金能够使得传承人不因生计问题而放弃传承。

在与传承人的访谈中,感受到了他们对于自己生存现状的担忧,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作为传承人在面对传承非物质文化时所肩负的责任。在与非遗中心副主任访谈的过程中,了解到兰州市目前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做的许许多多的保护工作,以及现在所做的保护工作尚有不足之处,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未能建立等问题。

在此次社会实践中,我们小组还深入了解了目前兰州市的一些非遗项目与现代产业结合的状况。虽然目前有所尝试,但是并不多。在采访的过程中,许多传承人都觉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与现代产业结合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坚守本心,坚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不变。

通过此次的社会实践,感受到兰州市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从不断筹建新的传习所,每年更新市级保护名录等举措可以看出。同样也通过此次实践,近距离与传承人接触,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从刚开始的调查整理资料,从资料上的文字性描述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到实地考察,亲眼看到刻葫芦,兰州剪纸,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更进一步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另一个独特的角度,认识到这个自己初来乍到还不甚了解的城市。这个地处西北历史悠久的城市,在这土地之上孕育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自己独特的闪光点。

图:马玉梅

文:陈诗琰

来源:管理学院团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