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往昔共读兰州月,廿载同窗话今朝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2005届工商管理专业校友重返母校共庆毕业二十周年
2025年10月3日-4日,兰州大学管理学院2005届工商管理专业的校友们怀着对母校沉甸甸的眷恋与二十年的同窗情谊,重返这片青春启航的土地,共赴一场以“往昔共读兰州月,二十年后话今朝”为主题的毕业聚会。本次返校的校友有刘才、刘志婧、龙红卫、李丽、王春燕、王宜景、岳红梅、闫娇、殷朝娣、甄兆元、张少峰在内的11名同学,以及部分家属。作为兰州大学榆中校区首届学子,校友们重走青春路、再叙师生情,在萃英山下重温晨读的时光,到黄河岸边追忆当年的畅谈,把岁月里的思念,酿成了重逢的温暖。
10月3日下午的主题班会在本部校区举行,本次班会有幸邀请到了当年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院学院党委书记韩伟老师参加,由当年的团支部书记闫娇主持,妥妥的“原汁原味”班会复刻,过程充满了浓浓的“青春回忆杀”。本次班会以“时光纪录片”开场,画面里既有20年前校友们军训时晒得黝黑的脸庞、图书馆深夜的灯火、也有宿舍夜聊的热闹场景;镜头一转,又呈现出校友们历经二十年人生沉淀后的从容模样,以及恩师们饱含期许的寄语祝福,瞬间将校友们拉回二十年前的校园时光。在“我的‘20’年轻分享”中,校友们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20年来的成长感悟和对学校、同学的怀念,几度欢笑,几度哽咽。随后的“青春问答箱”环节,唤醒了不少尘封的记忆,现场笑声与掌声交织。“校园记忆大赛”和“默契大考验”环节,分组PK,将班会的氛围推向高潮。班会尾声,韩伟老师对校友们毕业二十年后返校表示欢迎,并以“变化”为主题,回顾当年召开班会时强调的“思想意识、安全稳定、规则纪律、学业学习、就业发展”等内容,如今再回头看,大家才真正读懂当年学校的良苦用心。正是靠着韩老师这样认真负责的基层辅导员们的谆谆教诲,一代又一代兰大学子才能树牢爱党爱国的正确信念,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治学,在日积月累中成长为国家与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尽管大家已阔别校园多年,但这场重逢班会仍让人心潮起伏,也促使大家重新思考:如何才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韩伟在主题班会上发言)
当晚的晚宴氛围热烈而温馨,兰州大学管理学院首任院长、现名誉院长包国宪莅临现场,与校友们亲切交流。包老师对校友们重返母校既欣慰又欢迎,希望大家在毕业20年这样一个转折点上,像西北高原一只雄鹰,实现事业中途的华丽转身。同时,他结合院训“学习管理就是学习成功”叮嘱道:要多反思总结过去自己与他人的经验教训,把过往的经历转化为前行的力量,让未来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坚实。并且,针对如今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技术革命的双重挑战,包老师还特别为大家提出三点前行与学习的建议:一是无言之教,希望大家无论作为管理者、家长、还是社会角色都能以自身行动践行这份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无为之用,有些事情看似“无用”,短期内难见成效,但长期积累下来,终将收获长远价值;三是无用之功,很多东西暂时看没有功效,却会在未来某个节点上,为大家提供意想不到的助力。现场校友们纷纷向包老师与韩老师表达感谢,举茶共饮间,众人共敬青春、共敬同窗情谊、共敬母校恩情,二十载的牵挂与祝福,也悄然融进了杯中的暖意中。
(包国宪、韩伟与校友合影)
24年前,2001级的学子成为榆中校区首批“拓荒者”,他们不仅在这片土地上开启大学生涯,更用双手为校园撒播绿意、增添生机。萃英山上的每一级石阶都记录着当年同学们肩扛树苗、手提工具攀登的身影。10月4日校友们重返萃英山,昔日亲手种下的小树苗已长成挺拔大树,郁郁葱葱的山林与记忆中当年的荒凉景象形成鲜明又温暖的对照,曾经的“劳动任务”经过代代榆中校区学子们的双手,以坚持的力量成就了伟大的变化。韩老师全程参与活动,与校友们一同登上萃英山顶,沿途回忆当年植树的点滴趣事。
(榆中校区合影)
(萃英山顶合影)
此次聚会不仅是一场期盼已久的重逢,更是一场跨越二十年的“青春对话”与“初心回望”。校友们在参观榆中校区博物馆时,目光落在当年的校园规划图与老物件上,深切感受到母校的发展与变迁;在重走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青春地标时,每一处都唤起满满的回忆。活动结束后,校友们表示,要把这份对母校的感恩与对同窗的情谊珍藏心底。未来,他们会始终关注母校发展,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兰大精神。
(参观榆中校区博物馆)